浏览数量:1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18 来源:本站
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语文教研组于2024年11月13日在录播教室开展了第十一周集体备课。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加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堂。
活动在张玉校长的朗读指导下拉开帷幕。张校长以其深情并茂的朗读,为全体语文教师树立了朗读的典范。她通过精准的发音、恰当的停顿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引导老师们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张校长的朗读不仅提升了老师们的朗读技巧,更激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追求。
随后,施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她的示范课心得分享。她详细介绍了示范课的设计思路、教学流程以及学生反馈,分享了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经验。此外,施老师还分享了她在送教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紧接着,活动进入了各年级分开讨论单元教学设计的环节。
一年级语文老师围绕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备课时,同样注重趣味性与基础性的结合。冒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快乐学习,认识新朋友”这一角度引入第一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教学节奏。杨老师紧扣书中的单元目标,通过《小小的船》一课,关注汉字的认识和书写的重要性,明确本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刘老师在《影子》一课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练习,达到相应的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发展目标。
二年级语文老师们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分析,主备人康老师发言时大家侧耳倾听,然后各抒已见,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经过一次次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大家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整理,修改、完善,进行二次教学设计。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踊跃表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实在在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三年级围绕第七单元进行集体备课。本单元庄老师作为主备老师在集备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围绕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围绕“大自然”展开《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篇课文备课。指导学生如何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年级语文老师围绕第七单元的内容进行备课。首先是饶老师关注人文主题,从“家国情怀”这一角度解读了第一篇课文的情感价值,把握教学梯度。接着,谢老师勾连书中的单元要素,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学得方法,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最后,沈老师在《梅兰芳蓄须》一课中,进行方法的自主运用;利用《难忘的一课》进行方法的实践巩固,达到相应的能力发展目标。
五年级语文老师们根据本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第七单元单元《古诗词三首》、《鸟的天堂》、《月迹》3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此次讨论,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还收获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
六年级在本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第七单元的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张主任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大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亮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在教学时要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活动进入了以“小学语文跨学科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为微主题的分享环节。
低年段微主题讲座围绕“小学低段语文跨学科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展开讨论。杨老师从跨学科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将语文与数学、科学、艺术、道德与法治的融合,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评估反馈的机制结合实践案例《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进行跨学科连接点的分析,并指出跨学科作业设计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进一步促进学习的反馈机制,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中年段庄老师进行了《跨学科语文作业设计》微主题分享,围绕跨学科语文作业意义与目的、原则、实施策略以及评价与反馈方面展开叙述,跨学科语文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高年段由满老师进行微主题分享《如何跨视域作业设计》,跨视域作业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融合和创新,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各语文老师就如何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进行了深刻地探讨。
本次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在热烈而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大家将携手共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