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1-12-17 来源:本站
【正学丁三】培文言之根,植情感之树
——“传承古典文化,共读诗文精华”教研活动侧记
书香沁心,余音绕梁。12月17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走进了三年级张中青老师的小古文课堂——《司马光》,去感悟小古文的特点和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经典古文传承的媒介。这篇文言文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张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深入研究文本,针对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大胆尝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张老师很好地重视了读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熟读—诵读”的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单独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并教学生读懂小古文方法贴切实用:利用注释、换字组词、合理想象……整堂课上孩子们乐于读,乐于学,乐于思,乐于用……
不知不觉,一堂生动饱满的文言文研讨课,就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结束了。此次张老师小古文的教学十分注重对内容的解析,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全面感知,为小学古文教学探索了有效的课堂释读策略。最后张老师也对本课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说明。
各年级语文教师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准的评课。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一、在多种朗读中,读出层次,创造氛围,读出情感。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了释读方法后,要在课上让学生多多实践。
在心田播撒一颗种子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培文言之根,植情感之树”,让文言这第一株幼苗在学生心田粲然成长,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相信通过此次教研课,老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更加了然于胸,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