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9-01 来源:本站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初秋的校园褪去暑热,新学期的教学探索也随之拉开序幕。为精准锚定新课标要求、聚焦数学核心能力培养,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于8月30日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数学教师参会,主要分为课标学习和分年级组备课两个环节,为新学期教学夯实基础。
第一环节聚焦“新课标学习”,重点围绕“数与代数”领域及“模型意识建构”展开深度研讨。六年级组的老师们结合各学段教材实例,带领教师梳理“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主线:从低年级的数感培养、算理理解,到中高年级的数量关系分析、代数思维启蒙,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梯度与衔接要点,帮助教师掌握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法,确保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维。
随后进入分年级组集体备课环节。
一年级数学组备课聚焦入学适应与第一单元教学,含两项核心任务:一是规划课堂常规与学习习惯培养策略,重点训练听课姿势、语言表达、学具操作及课堂协作,通过儿歌、口令等融入每节课;二是研讨“准备课”与“10以内数的认识”,“数一数”引导学生有序点数并建立物——数——形对应,“比多少”借“一一对应”助学生理解数量、比较关系。胡老师建议首周以习惯培养为核心,教学融入习惯训练,节奏放缓,多用直观演示;李老师提议“比多少”环节结合教材情境图与身边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方法。
二年级数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核心聚焦新版教材教学内容,不仅系统规划学期课程安排,还详细拟订了所需学具清单,为教学有序推进奠定基础。针对教材改动,朱老师强调,新版教材对学生口算能力要求提升,需将口算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作为重点能力持续培养。唐老师则深入分析开学第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说多练”规范表达,引导学生清晰阐释“几个几相加”中前后两个“几”的具体含义,助力学生发展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
本次三年级组数学备课聚焦衔接课教学策略,核心围绕两大内容展开:一是明确衔接课的具体授课思路与方法,为新学期知识过渡打好基础;二是深入研讨衔接课内容,第一部分是“乘法的认识”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乘法概念,第二部分是梳理“有关0的乘法和除法”知识点,突破运算中的易错点,第三部分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倍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助力学生扎实掌握核心运算能力与数量关系概念。方老师提出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结合乘法的认识进行理解。孙老师提出要重点解析口算方法,助力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本次四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围绕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展开,讨论得出的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如下:1.借助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L的容量观念。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对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估计,逐步培养估计意识与初步估算能力。3.通过操作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容量及容量单位“升”的认识。4.结合生活场景感受“升”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以新课标为指引,围绕开学第一课、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两课时及复习课展开。备课聚焦四例题,旨在由浅入深教学负数的产生背景、实际意义,引导学生用负数描述生活现象。第一课时重理解负数含义与0的特殊性,建议结合负数定义与0的特殊性教学(如温度、海拔以0为基准定正负);第二课时重理解负数实际意义与运用,提议例三用贴近学生的情景,例四结合数轴拓宽认知。同时安排课时,将练习一题目穿插进例题教学以提效,最后总结单元学习与教材导向。
本次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围绕开学第一课和第一单元开展的,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第二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包括长方体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其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题。第三部分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包括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第四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应用公式,以及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第五部分是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六部分探究了实践活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都强调以直观操作深化空间观念,用生活实例联结数学与实践。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以课标为纲、以学生为本,既深化了教师对“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的精准把握,也强化了“模型意识”培养的教学共识。未来,丁三小数学教研组将持续以集体备课为载体,推动课标理念落地课堂,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