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13 来源:本站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劳动教育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劳动组于11月6日围绕校本研修主题“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实践研究”开展了一次别出新裁的校本研修活动。这不仅是一堂简单的劳动课,更是一次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课堂环节:
叶老师执教的是《陀螺》一课。课程伊始,叶老师通过播放陀螺比赛的视频,不仅迅速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知道了评判陀螺的标准。
随后,叶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陀螺的结构,了解中心轴和陀螺身的概念。学生通过拆解实物,亲手体验了制作陀螺的基本步骤。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位置的陀螺身,发现了定位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掌握了卷纸带的技巧,理解了紧和平的重要性。
叶老师将劳育和智育巧妙结合,设计了实践探究环节。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数量的纸条制作陀螺,并记录转动时间,探究制作陀螺的最佳纸条数量。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交流评价环节,叶老师结合体育比赛规则,让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赛和决赛,评选出转得最稳、时间最久的陀螺。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认识到了尊重比赛规则、有序参与比赛的重要性。
研讨环节:
课后,劳动教研组的老师们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叶老师先进行了说课与反思。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都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在卷纸带时出现了困难。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操作技巧的示范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关键步骤。还需要设计出更有趣、开放性更高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随后,其他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与建议。丁老师指出,本节课成功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李老师从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评价,她认为本节课在“学生主导”和“合作探究”上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刘老师则从五育融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她建议在劳动课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挑战性任务,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唐老师强调了教师引导小组活动的真探究、真交流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驱动和资料搜集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丁三小劳动组的老师们还会继续尝试五育融合的劳动设计,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挑战性任务,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的劳动课程将更加精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