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0-11 来源:本站
这是美丽的约会
这是心灵的碰撞
这是双向的奔赴
这是教育的契机
劳动至美,育人至真。为培养学生德育核心素养,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构建“课程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科融合整体化”的课程体系,10月8日上午,栖霞区小学劳动与德法学科教研活动在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举行。
活动以“‘跨’学科之美 ‘融’育人之力”为主题。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陆晔老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劳动学科教研员刘云珍老师、迈皋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陈斌书记、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丁小刚校长、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张玉校长以及栖霞区各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精彩课例展风采】
孙宁老师执教的德法课《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通过探究分析、讨论交流,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初步形成科学处理垃圾的意识,跨学科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施悦老师执教的劳动课《变废为宝》,通过“我是环保小侦探”系列活动的手工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特别是通过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废旧物品也能通过劳动变成有用的宝贝,从而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资源。
【微型讲座见文采】
饶明姝老师代表我校教研组,向大家汇报我校结合市级规划课题以及校本化实践,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从学科融合的必要性、现状问题、我校关于跨学科融合实践的探索过程以及探索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深刻理解环保的意义所在,完成整个教育由知到行,知行合一的全过程。
【专家指导显神采】
两位教研员从核心素养、教学环节、劳动项目设置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她们强调,要在教学中深度融合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发展。同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项目,采用趣味化教学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区教师发展中心劳动学科教研员刘云珍老师对施悦老师的劳动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丁三小的老师们有着极高的教师专业素养,尤其是年轻老师,有蓬勃向上的积极态度和吃苦钻研的精神。刘老师指出,既要关注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还要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刘老师的指导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更加明晰了跨学科理念的意义所在,为学生发展赋能。
区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陆晔老师对孙老师的德法课在教学形式和理念上进行点评指导,提出“美”在行为、“美”在理念、“美”在课堂的深度融合形式,感动于团队精神的强大力量,激励年轻教师要焕发蓬勃的朝气。陆老师的点评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内化道德与法治的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丁校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跨学科融合理念对于推动知识体系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来的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的应用和发展,一起探索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实践的深度融合,共同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教研课堂不停步,研学精神在传递。教师们将以此教研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笃学前行,通过教与研的双向并进,采取具体实效的方法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相结合,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聚如一团火
散若满天星
星空中徜徉
一路均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