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来源:本站
秋风乍起,凉意渐浓。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打造高效课堂,丁家庄第三小学于2024年10月22日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数学教研组第八周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分为课标学习、教材研读、作业设计以及经验分享几个环节。
【课标学习】
在课标学习环节,教研组长刘献玉老师、方倩老师和备课组长唐诗哲老师分别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围绕课标的变化进行了解读,通过举例阐述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方老师以尺规作图为例,介绍了课标在“图形与几何”版块的一些变化;唐老师则以加法教学为例,再次强调加法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
【教材研读、作业设计】
一年级组在本次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一是集体学习讨论了第三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单元解读,两位老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讨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化学习、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朱老师解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等。韩老师针对重点例题,分析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该怎样去教?去学?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该怎么去描述才能使学生更能吃透知识点。二是讨论了作业设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该怎样去因材施教?三是对于学过的加减法,讨论该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组在本次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环节:首先,从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新的变化趋势、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标学习。接着,共同研讨《厘米和米》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方老师认为要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孙老师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最后,经过集体探讨,优化了第四、五单元的课后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成长。
三年级组在本次集体备课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1.讨论第三单元,学生对于周长、边长做题时概念不清,该如何教学指导;2.集体学习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单元解读,每一课的重难点以及教学建议。其中胡老师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经验;3.两位老师对区里面的作业设计进行讨论,并针对本校学生学情进行特色化修改。
四年级组在本次集体备课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杨老师根据新课标的基础下研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对重难点做了分析和解读,明确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来观察物体的不同方位;二、吴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解读第三单元应怎样设计让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教学时怎样以学生为主体;三、两位老师共同讨论作业设计,适当修改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做到了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本次集体备课,五年级数学组围绕第四和第五单元的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进行讨论,唐老师指出教材上的小数乘除法竖式要从算理角度出发讲解,说清楚当成多少个计数单位去算。叶老师补充道,探索算法可以在情境中结合实际意义来将9.6元换算成96角,先从整数计算理解再递进到小数计算。
在作业设计方面丁老师针对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删改尤其是小数的近似数的问题,进行了题目补充,增加了保留到哪一位看哪一位的问题,强化练习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
六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在第三次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根据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进行了二次备课和作业设计的研讨。王老师针对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数学二备的相应要求。姚老师对分数除法“比”的重难点内容总结一些方法,同时葛主任指出,重点还是要关注学生的分数除法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在画图中加深印象。李老师在“比”的意义中提到,结合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比的基本性质综合应用,关注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经验分享】
孙晓雨老师结合上周执教的区公开课《认识平均分》分享了自身的心路历程,分别从磨课、上课以及课后反思这几个角度进行了分享。孙老师建议,在上公开课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上也要充分研读教材、关注课堂的组织教学与口令训练。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本次集体备课,全体数学老师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丁三小数学组的老师们将继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