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来源:本站
为探索更多前沿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找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于2024年11月26日上午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校本主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针对张玉校长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施悦老师执教的《海滨小城》,以及张发彩主任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围绕本学期的校本研修主题“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由张发彩主任主持,从说课、课堂整体评价、结合跨学科融合的思考以及作业指导与总结这四个方面开展。
首先,三位老师针对自己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三位老师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为我们详细地解读了他们的设计思路。
接着由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点评。
谢福玲老师认为张校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这堂课巧妙结合地理、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作业设计也体现跨学科特点,既练语文表达,又促地理、生物知识应用。同时,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培养,成效显著,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她还针对张主任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张主任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融合新课标要求,实现了跨学科学习,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作业设计体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科学、艺术的融合,丰富了学习体验,提高了信息素养、审美能力、科学知识及艺术创造力。建议设计分层作业,如绘制电子地图、制作PPT或创作艺术作品,以实践加深课文理解。此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饶明姝老师表示在《海滨小城》教学中,施老师尝试跨学科融合学习。通过美术技巧描绘海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并激发探索兴趣。小组讨论环节则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陆逸群老师针对张主任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深入挖掘跨学科潜力,将自然科学、美术、音乐融入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作业趣味性。这种主动研读优化了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使语文学习更丰富立体。
王梓君老师肯定了陆老师的看法,她也表示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差异,分层布置,并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整,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布置跨学科作业,使课堂生动有趣,分层作业使节奏紧凑,共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挖掘学科内在联系,设计创意作业;并注重个性化评价,精准指导,助力教学重难点突破。
周芮老师则对《海滨小城》这一课着重分析,她认为施老师的课成功融入跨学科理念,精心设计了语文与多学科的融合作业,全面培养学生素养。同时,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她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条理清晰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施悦老师针对《富饶的西沙群岛》发表自己的感受:张校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并总结“抓关键句—理解段意”的阅读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张校将本课与美术学科融合,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西沙群岛,激发艺术潜能,加深理解。这种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素养,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实现知识与技能双重提升。
康金苗老师认为《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张主任通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携同伴互动式学习,激发学生内驱力,将语文课堂延伸至更广阔领域。学生分组合作,探索自然之美、生态之奇及人文之韵,不仅深化了课文理解,还拓宽了视野,培养了综合素养与社交技能,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着听课后的感悟与收获,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她们不仅交流了彼此的教学心得,更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灵感,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张校进行活动总结,她肯定了丁三小语文团队的凝聚力,并且针对作业设计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的内容要丰富,分层次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形式还要多样,融入实践、探究、合作元素。最好还能进行跨学科整合,培养综合素质。其次,作业过程兴趣化,布置作业时,要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有趣话题,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肯定独特见解。最后,作业评价多元化,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全面客观;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关注多方面发展;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全面反映表现。总的来说要以鼓励为主,增强自信动力。
“跨”学科之趣,“研”融合之法,“品”语文之美,“悟”教学之道。此次研训活动不仅见证了教师们对教学理念的创新探索,更深刻感受到了跨学科教学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它启示我们,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工具,更是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有更多这样的创新尝试,让作业成为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共同开启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