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来源:本站
在教育的征程中,每一次精心的准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为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质量,丁家庄第三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一场充实而精彩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分为经验分享、备课分享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由李小凡老师分享个人课题撰写经验。李老师从选题缘起、研究准备、申报过程和申报书撰写四个方面详细分享了自己撰写个人课题的心得。
第二环节分低段一至三年级和高段四至六年级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各组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享,重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年级数学组主要围绕《数据分类》进行备课分享。韩老师针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了详细分享,包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她提出,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分类场景中发现数学信息,能观察到不同物品的特征,确定分类标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从数学角度看待生活现象的习惯。最后几位老师共同探讨在新授课过程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及有哪些可操作活动。
二年级数学组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方老师详细分享了每课时教学目标,并着重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她提出,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时,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有效提升运算能力与逻辑思维。随后,其他老师们着手撰写教学目标,并进入热烈的教学活动交流环节。大家纷纷发表见解,探讨借助算盘、方块、数轴等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大小和顺序。还计划设计小组合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扎实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组本次备课主要围绕《年月日》进行备课,主要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课例分析三个部分进行。李老师教材分析中指出“年、月、日”这一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分析(指向“三会”)中指向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最后几位老师讨论了本单位的每个课时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四年级数学组围绕《三位数乘两位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中,范老师指出主要运用数学的眼光结合具体的生活经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方法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用数学的思维,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吴老师指出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经过探索理解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整数乘法的模型,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
五年级数学组围绕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认识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课做了详细的教材分析和教学重难点分解,归纳出了这几节课共同的特点。唐老师指出,这几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对应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在讨论如何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杨老师指出要体现方法多样化,教学分解质因数时一定要拓展“短除法”。本次集体备课大家各抒己见收货满满。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确定位置》单元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姚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明确了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三个梯度:基础层聚焦方向距离描述与比例尺换算,进阶层强化数对定位方法,拓展层侧重空间思维迁移应用。在重难点突破路径研讨环节,张老师与叶老师提出通过动态演示方位角变化过程,同步配合“一基准二转向三度量”的操作口诀,帮助学生具象化理解“东偏北30°”与“北偏东60°”的本质差异。刘老师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了校园平面图开展实地测绘活动,学生经历了从具身体验到抽象思维的渐进转化,使方向辨识、比例尺运用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于真实问题解决。
集体备课,不仅是知识的共享,更是思想的交流和团队凝聚力的体现。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学生们带来生动有趣、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收获知识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