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5-12 来源:本站
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研交流,2025年5月9日,丁家庄第三小学开展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各年级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教学之道。
在集体备课伊始,为提升教师语言素养与教学基本功底,开展小学课文朗读活动,多位老师以声传情,展现阅读魅力。
抽签教师依次选取教材篇目朗读,或抑扬顿挫演绎《桂林山水》的秀丽意境,或温柔细腻诠释《慈母情深》的情感温度,或活泼明快展现童话选段的趣味。评分方面从语音标准、情感表达、节奏把控、肢体语言等维度开展,现场气氛专注而热烈。本次朗读活动既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也通过专业反馈推动教学技能优化,助力打造更具感染力的课堂。
接下来是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参与,共同讨论教学计划和作业安排。
一年级围绕“习惯与品质”如《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渗透珍惜时间、养成好习惯等品质。在识字写字方面需掌握本单元生字。如“钟、洗、已”等,关注笔顺规则先外后内等。阅读时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和长句子。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练习根据课文信息推断结局如《小猴子下山》长课文信息梳理困难,需提前设计“学习单”辅助填空式表格。单元结束后开展“好习惯小明星”评选,强化情感目标落地。杨老师提出通过整合情境化朗读、生活联结与分层任务,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在体验中理解,落实单元“习惯培养”的核心育人价值。说说“怎么做才不会丢东西”等简单表达。
二年级语文组围绕第七单元进行集体备课,组员们各抒己见,细化教学环节。这一单元以“改变”为主题,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课文,戴老师强调上课时要抓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角色转变。针对《大象的耳朵》寓言哲理,她提议情境问答促思考;《青蛙卖泥塘》中动物对话,建议分角色朗读品变化。
三年级老师围绕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主题,精选《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等课文,通过品读语言、分析结构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与科学的魅力。教学中将融合“观察记录卡”“现象解密站”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多角度描写”等方法,破解“描写空洞”“逻辑不清”的难点,激发探索兴趣,实现语言运用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同步提升。
四年级语文组围绕“感受人物品质,写出人物特点”主题,开展了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深入研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情境体验,把握人物特点,并迁移到习作表达中。谢老师以《古诗三首》为例,提出古诗教学要打破逐句讲解的惯性,用情景化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想象、表达,在情景演绎中理解诗人志向与情感,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灵。随后沈老师以《黄继光》《挑山工》为例,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言行—感悟品质”三步法,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中体会其精神品质。赵老师则设计“假如我是他”活动,让学生代入人物角色,想象并表演特定场景下的心理活动,如“挑山工在陡峭山路上负重前行时的想法”,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此次备课为人物类文本教学提供了清晰路径,后续将在课堂中实践优化,助力学生读写能力双提升。
五年级语文组聚焦教材第八单元“风趣与幽默”主题,围绕《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教师们首先深入解析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以“感受语言趣味、体会幽默表达”为核心,结合文本特点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杨氏之子》,提出通过情境朗读与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简洁机智;《手指》一课则结合丰子恺漫画特色,以“五指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渗透“团结精神”的体悟;《童年的发现》则以“童真视角”为线索,通过故事梳理与生活联结,激发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共鸣。随后,教师们围绕教学活动设计展开研讨,提出“幽默故事分享会”“五指对话小练笔”等实践环节,力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针对作业分层与评价维度进行优化,强调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表达的激励。此次备课活动凝聚集体智慧,为单元教学搭建了趣味与深度兼具的框架,助力学生在幽默的语言情境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六年级针对小升初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板块,老师们进行了重点研讨。王老师结合历年小升初真题,分析了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概括能力。在作文教学方面,刘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思路,通过范文赏析、片段练习等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老师们还交流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研组长康老师总结指出,集体备课需紧扣新课标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教学资源共享与个性化创新。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推动备课从“单打独斗”向“聚智共赢”转变,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