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丁三·教学】赏“江南丝竹”,品“古典韵律”——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音乐组教研活动侧记

浏览数量:2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9-25      来源:本站


音乐教室里,六年级孩子们在伏阳老师的指引下,沉浸在江南丝竹的韵味中,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映照着传统艺术的光彩。

伏阳《欢乐歌》新闻稿_html_354a4c4f.jpg

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欢乐歌》中听出江南水乡的韵味吗?”伏阳老师向六年级的学生们提问。一时间,教室静默无声,随后几只小手陆续举起。这是发生在丁家庄第三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课上的一幕。伏老师在此次活动中执教六年级音乐欣赏课《欢乐歌》。江南丝竹代表作《欢乐歌》的旋律回荡在音乐教室内,让学生们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

伏阳《欢乐歌》新闻稿_html_m4909518e.jpg

校园音乐教研的传统与创新

音乐教研组具有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这种教研活动不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考验,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朱荧老师执教《夏日的雷雨》时,通过聆听导入、节奏朗读、小乐器介绍等方式丰富课堂活动。这些教学经验的积累为本次伏老师执教《欢乐歌》提供了宝贵借鉴。

《欢乐歌》教学中的音乐体验

《欢乐歌》作为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其旋律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伏阳老师在本次欣赏课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多层次的教学环节。

伏阳《欢乐歌》新闻稿_html_6d14caa4.jpg

在教学过程中,伏阳老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作品情绪。这延续了丁家庄三小音乐教研组一贯的教学追求——让学生充分感知歌曲作品情绪,追求带上感情唱好歌曲。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伏阳老师采用了差异化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欣赏、节奏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欢乐歌》的音乐结构。

伏阳《欢乐歌》新闻稿_html_154c5c59.jpg

在课程拓展环节,伏阳老师引入了传统乐器的介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增强课堂趣味性。

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丁家庄第三小学的音乐教研活动展现了学校对美育的重视。从二年级的《夏日的雷雨》到六年级的《欢乐歌》,学校构建了循序渐进的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伏阳老师所言,音乐课要“注重音乐情感体验”,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的学习”。

小学音乐教中,传统音乐的传承尤为重要。通过《欢乐歌》这类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乐润童心”的教育目标。

伏阳《欢乐歌》新闻稿_html_m2a0dc81c.jpg

音乐教研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我校音乐教育不断进步的保证。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在教学设计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在课堂把握方面有了新的提升。

窗外,槐花飘香的季节即将到来,丁家庄三小的音乐教育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让更多的孩子“心随音动”,在音乐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友情链接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寅春路31号  电话:025-85593216
Copyright 2020 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 版权所有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