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9-26 来源:本站
为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2026年9月26日,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各班级积极开展了以“小学生法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此次班会围绕法的概念、未成年人相关法律、不良行为界定、未成年犯罪成因及争做合格小学生的行动方向等关键内容展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且深刻的法治教育课。
探法之义,明法之规
班会伊始,各班主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解释了“法”的概念,将法律比作社会生活的“规则书”,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随后,详细介绍了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它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多个层面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学们认真聆听,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辨不良行,省自身之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呢?”当老师抛出问题后,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同学提到逃学、旷课,有的说出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还有的说到沉迷网络游戏等。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和补充,明确指出吸烟、饮酒、多次旷课、偷窃、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都属于不良行为。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同学们纷纷低下头,认真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不仅违反校规校纪,还可能触犯法律,为今后的行为规范敲响了警钟。
析犯罪因,敲警世钟
在探讨未成年犯罪的三个方面时,老师们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从主观方面来看,部分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客观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学校法治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的诱惑,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些未成年人存在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正确处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触目惊心,深刻认识到未成年犯罪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班会的最后,各班主任鼓励同学们争做合格小学生,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在学习上,要勤奋刻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生活中,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社会公德,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
此次“小学生法治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将继续加强法治教育,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