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2-12-14 来源:本站
【正学丁三•教学】浓浓语文味 悠悠古文情
——丁家庄第三小学语文组校本主题研修活动(四)
书香沁心,余音绕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经典古文传承的媒介。12月2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跟随着常芸老师一起走进《司马光》,感悟小古文的特点和魅力。
这篇文言文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常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深入研究文本,针对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大胆尝试,通过设置“考古”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给大家做了很好的引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赵老师重视读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初读——细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成诵”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教授了四个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组词、替换去理解古文的意思。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感悟文言文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后,语文组进行了评课议课,既有不约而同、大方真诚的称赞,又能一针见血、客观求实地提出问题,抽丝剥茧,共研共促,成效明显。参会老师还积极探讨教法学法,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思路,说体会,讲方法。针对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畅所欲言,博采众议,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学习中提升自我。
张中青老师认为教师可以创设文本以外的情境,启发想象,进行情节补充。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对文本的了解也会更深入,发展语言,同时深刻感悟人物品质。康金苗老师指出,常老师在指导朗读时,非常具有层次性,形成了“范读——跟读——自读——停顿读”的四步范式流程。
最后,张校对整场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张校认为小古文学习的难点在于理解意思,她倡导通过有趣的“花式理解”方法来实现。她总结了理解小古文的三种方式——据意找词、拓展列举、大胆猜测,为小古文教学探索了有效的释读策略。
在心田播撒一颗种子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小开始培文言根,植文言树,让文言这第一株幼苗在学生心田粲然成长,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相信通过此次教研课,老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更加了然于胸,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