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9-19 来源:本站
【正学丁三•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思与行”
——丁家庄第三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学习活动侧记
教学未启,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为充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全体语文教师于2023年9月18日齐聚录播教室,进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活动。
首先,语文教研组组长康金苗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什么是非连续文本阅读,接着分年级进行解读。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连续性文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并引导学生健康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包括说明书、统计图表、数据、清单、凭证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因此,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特点,训练不同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是各有裨益的,再者,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没有经验之借鉴,教师习惯性的教学不易改变。在教学中发现,如何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个教学难点。
丁三小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都仔细读了相关理论材料,进行相关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新视域,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引起了许多语文教师的关注。今天,我们老师们在对非连续性文本常见题型进行讲解和讨论。
一二年级老师确立阅读教学知识目标,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了解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同时发现原因就在于老师们普遍忽略了或者说不懂得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关系。
高年级老师就处理好“非连续”与“连续”的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解读,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在急流中》,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奋力划桨,逆流前行的情景,赞扬了年轻母亲的勇敢、坚强。同时也启发学生应在生活的急流中,像那位年轻母亲一样,不畏艰难,勇敢沉着地前进。明白了人文性教学目标就是要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和作者的赞美之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适时、适当地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连续与非连续文本之间是需要也是可以相互渗透转化的。文本间的互相转化和渗透,相当于为我们搭起了一座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互为往来的教学桥梁。
各位语文教师还精心整理了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力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好自己的教学实际,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少不了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机会去实践历练。
"教无涯,研不尽。”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只要有教学就会有问题,就需要进行研究,只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共享交流,定能提高教学水平。让我们展开教研的翅膀奋力飞翔,砥砺奋进,谱写语文教学新篇章。